过冬的动物有:蛇、熊、青蛙、仓鼠、蝙蝠等。
1、蛇
蛇是一种体温随气温而变的变温动物,因为蛇本身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来产生和维持恒定的体温。蛇类活动的最适温度是20-30℃,在这适宜范围内蛇的生长速度也随气温上升而直线上升。
2、熊
熊冬眠时间可持续4~5个月,在冬眠过程中如果被惊动它会立即苏醒,偶然也会出洞活动。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选在向阳的避风山坡或枯树洞内。除冬眠期外,熊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除了发情交配期外,其余时间熊都单独活动。母熊一般1年产1~4崽。
3、青蛙
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大多在夜间活动,以昆虫为主食,也取食一些田螺、蜗牛、小虾、小鱼等。所食昆虫绝大部分为农业害虫。
4、仓鼠
仓鼠为杂食性动物,食性广泛,有储存食物的习性。主要以植物种子为食,兼吃植物嫩茎和叶,果实,偶尔也吃昆虫。仓鼠不冬眠,冬季靠吃贮存的食物生活。已发现多达90公斤储藏食物的仓鼠洞穴。
5、蝙蝠
蝙蝠与其能够飞行并进行夜间生活相适应,它们在生理机能上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通常蝙蝠的视觉较差,而听觉则异常发达,在夜间或十分昏暗的环境中,它们能够自由地飞翔和准确无误地捕捉食物,最基本的手段是能够利用回声定位。
主要是爬行类动物,比如蛇,蜥蜴等等,动物自身无法调解温度,还有一些动物为了不消耗体内能量,也会冬眠,比如狗熊
蛙类(含蟾蜍)蛙与蟾蜍都是两栖动物的无尾目成员,而两栖动物即是冷血动物(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而非热带地区分布的品种随着气温的。
蛇类蛇是最为典型也是最为常见的冬眠的动物,蛇冬眠时千万别去招惹它们,由于冬眠,蛇毒一直积存在体内,这个时候的蛇毒最为厉害。每当冬季到来。
蚯蚓蚯蚓在冬天会钻到地层深处,那有适合它们的温度,但毕竟是冬天,蚯蚓在温度低于20℃左右时,它就会停止生长,开始冬眠,来年春天暖和了。
冬天冬眠的小动物有:松鼠、蛇、青蛙、蟾蜍、亚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极熊、蜗牛、鳄鱼、刺猬、乌龟、蝙蝠、黄蜂、睡鼠等。
冬眠是一些动物在冬季时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让自己的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
蛇是最为典型也是最为常见的冬眠的动物,每当冬季到来,气温降到7~8℃或以下时,蛇就开始选择高燥地带的洞穴、树洞和岩石缝隙作为蔽身之地,进入冬眠期。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区的熊有冬眠现象,而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时间可持续4~5个月,在冬眠过程中如果被惊动它会立即苏醒,偶然也会出洞活动。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降到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1月到次年4月初,当水温上升到15℃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
1、冬眠的小动物有蛇、蛙、松鼠、熊、极地松鼠、栗鼠、欧洲睡鼠、金仓鼠、蝙蝠、刺猬、乌龟等。
2、冬眠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一种极端的但被调节的体温、代谢和其它生理活动的下降,是作为对减少能量消耗的适应。这种定义不包括变温有机体对环境温度下降而发生被动反应时的季节性或昼夜的蛰伏。因而,真正的冬眠限于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3、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入眠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
动物要冬眠的是:刺猬、黑熊、褐雨燕、黄蜂、蜂鸟、睡鼠、蚯蚓、栗鼠、蜈蚣、鳄鱼。
刺猬会采用“冬眠”的方式度过冬天。在冬季,气温开始下降时,刺猬为了驱逐严寒仍靠多吃东西来保持体温,当气温降到7℃时,刺猬才进入冬眠状态,时间在秋末,直到第二年春季,气温会暖到一定程度才醒来
上一篇:女人膝盖黑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wps表格怎么保存为pdf格式
发表评论